今年50岁的孙明高,去年6月来到十直镇莲花村三组,流转了一片荒山,投资200多万元,建成了1300多亩的沃柑种植基地,目前沃柑长势良好。当地村民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金,还在沃柑园里务工挣钱,增加了大笔收入。
华龙网6月8日16时36分讯(通讯员何韵婷)“从开垦荒地到栽种苗子,我在山上足足待了六个月,一步步见证了它从荒山变成果园的过程。”近日,重庆丰都县仁沙镇红庙子村三组村民孙明高说。
今年50岁的孙明高,去年6月来到十直镇莲花村三组,流转了一片荒山,投资200多万元,建成了1300多亩的沃柑种植基地,目前沃柑长势良好。当地村民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金,还在沃柑园里务工挣钱,增加了大笔收入。
木材老板变身种植大户
“我以前是搞木材生意的,对于种植沃柑来说确实是零基础,好在现在已经起步了。”对于毫无种植经验的孙明高来说,谈及种植沃柑显得有些腼腆。他告诉记者,他常年做木材生意,积攒了一些资金,近年来,他发现木材生意不太好做,于是开始四处寻找致富项目。
就在此时,十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许秀蓉对孙明高说:“十直镇的土壤、气候十分适合沃柑种植,且沃柑丰产性较强,冬季落果少,挂树性能优良,果实采果期长,同时品质佳、口感好深受市民喜爱,种植沃柑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,当地已有村民种植成功。”
“项目虽好,可从没有接触过种植这块。”由于缺乏种植技术,孙明高显得有些踌躇。
“这个不是问题,农服中心可以提供技术支撑,必要时我们还会请县农委及重庆的技术员和专家进行技术指导。”许秀蓉的话,消除了孙明高心中的担忧。
一拍即合的两人谈得兴高采烈,孙明高的妻子熊满蓉在一旁发话了:“种植业可是靠天吃饭,再说种植沃柑,资金回笼慢,怕是白浪费钱?”熊满蓉一开始并不看好发展此项产业。可看准沃柑种植致富的孙明高,不断做妻子的思想工作,最后还是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。
随即,孙明高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。
半年时间让荒山披上绿装
近日,笔者来到十直镇莲花村三组孙明高的沃柑种植基地看到,村民们正在山坡上除草,而地里的沃柑已长出了嫩绿的枝桠。
“从开垦荒地到栽种苗子,我在山上足足干了6个月,一步步见证了它从荒山变成绿山的过程。”孙明高指着对岸的山坡说。
去年6月,孙明高流转荒地后,便来到莲花村组织劳动力开垦打窝、修建生产道路、栽种沃柑苗,每天忙得团团转。由于太阳大、天气热,他的脸上被晒得皮一层层往下蜕。
为提高种植效果,孙明高举家搬到了山上居住,他除买来大批沃柑种植技术书籍自学外,还请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沃柑栽植和管理,提高成活率。
“我除继续做好木材生意外,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沃柑种植基地上,目前,沃柑苗长势良好。四年后沃柑进入丰产期,亩产可达1500公斤左右,年产值500万元以上。”孙明高说。
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
“沃柑种植基地里每天需要20个固定人员管理,农忙时每天则需要劳动力70多人,一年发放的工资有70多万元。许多当地年龄较大的村民在我这里务工,每年可以收入2万来元。”孙明高说。
莲花村是贫困村,孙明高的沃柑种植基地成为了村里的骨干产业,也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机会,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村民陈唐义是孙明高长期雇佣的一名工人,每天务工收入为80元,一个月下来有两千余元的收入。“以前在家里干农活,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,现在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工资,每年收入超过万元了。现在干活比较轻松,我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,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。”陈唐义高兴地说。
和陈唐义一样,还有20多位村民在孙明高的基地里长期工作。
“一个人富了不算富,要让周围团转的村民都富了才算富。我的目标是除让村民在我这里就近务工外,等我的种植基地有了效益后,再指导当地愿意种植沃柑的村民栽种沃柑,共同致富。让莲花村越来越美,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。”孙明高说。